首页 > 范文大全 > 汇报体会 > 详情页

军训心得体会大学生

2022-07-31 08:02:41

百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军训心得体会大学生,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在百文网您还可以找到更多相关《军训心得体会大学生》范文。

第一篇:大学生对军训心得体会

当阳光穿透云层毫不留情地刺向我们时,军训又来了,他脚步铮铮、来势汹汹。当南湖的风吹向我们宽大的衣角时,军训短暂离场,退如鼓雷。

不磨难,不军训,太阳并不打算放过每一个参训的湖理学子,它日日勤恳、朝升夕落,皮肤上传来的灼热是对我们的考验,纵使万马奔腾,也不能移动分毫。湖风起,秋叶飘,它是福音也是挑战,风吹过你的脸颊、衣角,你只能疯狂忍住颤抖的冲动。在烈日高温下,它也许是一种极佳的祛暑方法,它也是一种温暖的慰籍,仿佛溺水的人抓住了求生的稻草。可在星辰如瀑的夜晚,它像鬼哭狼嚎,仿佛来自炼狱,纵使你不寒而栗,也不能在风中凌乱。军训是苦中作乐,军训是难上有难,军训是锋芒乍现。“梅花香自苦寒来”,军训学子们要想圆满结束这个开学第一课,不经磨难,怎见阳光,怎遇彩虹?

无毅力,怎磨砺?伟大的毅力为伟大的人而生,无数磨难都是为了拨云散雾后的欢欣雀跃。丹桂飘香,空气中泛着丝丝醉人的甜香,我们沐浴在晨风里,全身绷直,腿脚已经麻木,一遍又一遍地“齐步走”、“正步走”像是离弦之箭朝我们射来,我们一如惊弓之鸟,却也不敢四处逃窜。“磨万击还坚劲”,从脚底传来的阵阵刺痛爬满全身,直至麻痹神经。愈痛苦愈需要坚持,只有习惯能让一切苦难都烟消云散,一切都将信手拈来。站如松,行云流水,我们不再是懒散的初生兵。我们正威风凛凛地朝着目标进发。每日必来的军姿让我们从骨子里散发出自信,不自觉的挺拔如山。毅力催人奋进,越磨练越优秀。

清晨阳光均匀的铺洒在山顶,山角并未被眷顾。我们恰如在山顶的人,顶阳高悬,我们恰似岩角的草针,三两成团。军训歌如暖阳,磨难赞与长坚。

第二篇:大一军训心得体会

或许是我们前世千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四年相聚,四年携手,四年美好而纯真的回忆。此时此刻,当我执笔写下这些天的军训感触时,回顾其中的点点滴滴,深知自己不仅是身体上的磨练,更是心灵的洗涤。

青葱岁月的心灵历程,琐碎的小习惯,都在此时熠熠生辉,即使大一军训很苦很累,却止不住我们明亮的欢笑,于跌跌撞撞之间碰撞出青春的辞藻。

对于军训那味道就如品味很浓郁的茶,只有品尝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韵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其本身的单纯意义,它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一种在困难时给予我动力,一种生命的支撑力,支持着我在人生旅途中承受各种风雨动摇的心灵。我们能够说:“军训后,我们更出色”。对于军训,我们选择了坚持,尽管烈日炎炎,一分一秒如此漫长,但在军训场上的我们精神饱满,从不轻言放弃,因为我们坚信胜利属于我们。

大一军训中辛酸苦辣成为了我们永恒的回忆,军人们那一首首刚劲的军歌,那一次次热火朝天的拉歌比赛,更使我们感受到那傻傻的淳朴的兵味,铁的气质,钢的坚强,山的气概,这里只有朴实无华的绿色。路边纵然开满鲜花,流连忘返驻足,沉醉终为梦幻,忘不掉是青春色彩绽放的军训剪影,像一朵朵不凋零的花儿成为记忆里的永远的画面。

军训的磨练纵然无情,却给人以无尽的砥砺,如一湾湾溪流在曲折回转中荡出山鸣谷应的回响;军训的磨练固然残忍却能使人趋于顽强,如一波巨澜腾起跌落时激起惊心动魄的雄壮。如今的我们如火红的朝阳,朝气蓬勃。哪怕做一支带刺的玫瑰,也要仰望流泪,在荆棘密布里也要站稳脚跟!

第三篇:大学生军训心得体会

从小学到大学,我先后经历了三次军训,这次是为期最长、影响最大的。为何这样说?因为,虽然这次军训为期九天,但它教会我的恐怕不只是那稍息立正的军式训练,更多的,它让我的意志得到了淋浴,精神得到了洗礼。

在这次军训中,我体会到了往次没体会到的东西。比如说军人的气势,教官们整齐有序的步伐,让我想到了远在边疆地区千千万万个保家卫国的战士和哨兵。正是他们不怕风吹雨打日晒、年复一日的工作,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天伦之乐,想到这些,我们的头抬得更高了,胸也挺得更直了。

军训中,同学们觉得最苦最累的便是站军姿了。太阳当顶,我们抬头挺胸、两眼目视前方,像棵笔直的树一样20分钟站立不动,在教官的法眼注视下,想动一下都很难。就在我们都快坚持不住的时候,教官说了句让我感到惊讶的话,他说他们当兵是最爱喜欢最享受站军姿。惊讶之余,他告诉了我们,因为他们当兵时站军姿是最轻松的。是啊,军官们如此,我们为何不能学学他们,何不换种享受的表情去接受军姿呢?

军训期间,我还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你听,那一首首军歌是那样的动听,那样的悦耳;你看,那豪迈而整齐的步伐伴着那“一二一”嘹亮的口号,一排排、一列列,是那样的赏心悦目,那样的振奋人心。这便是团结的力量,他让我在训练中坚持了下来,更让我懂得了集体的荣誉感。

军训,虽然简简单单的动作别我们反复的重复了很多遍,但这反复的过程,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教会了我们坚持。备受关注的会操中、看到主席台上学校领导们满意和赞许的表情、听到同学们那一声声激烈的掌声,那种心情那种感受真的可以用妙不可言来形容了。

军训就这样不知不觉的结束了,虽仅仅九天微不足道,但让我体会良多,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这里,还得提提我们连的一个同学,因为是他用他乐观的心态感染了我,让我坚持了这么多天,他是站在我旁边的徐剑华同学,他是一个真真实实的、身残志坚的人,他本可以不用参加军训的,但他却可以坚持到军训的最后一天,期间教官叫他休息下时,他都是笑着说:“教官、没事我可以”,他尚能如此,我们这些身体完完整整的人还怎么好意思以种种理由拒绝军训呢?他残疾,但他的执着、他的坦然、他的乐观已深深的感染了我,在这里我真诚的感谢他给我的良多感触和自信。

最后总结一下,军训不仅让我们学会了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还让我们懂得的团结,树立集体荣誉感,最重要的是在军训中我们懂得了如何做人,做怎么样的人,此所谓“我军训着、所以我成长”。

我相信,军训后的我们一定会踏着稳定的步伐、带着自信的笑容迈向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大学生军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怀揣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进入军训生活。虽只有一天半,我却已经深刻的体会到在炎日照晒下的军事训练的紧张与艰苦;感受到教官们的严肃认真与幽默友好;学习到了如何做一个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要自强自律,自立自信。

在训练场上,一直响起教官们下命令或是指导我们的声音,处处可见身着军装的我们在训练:稍息、立正、跨立……时间紧迫,过程中有动作不熟练或不准确的科目,教官始终耐心指导每个人,大家都尽自己的努力去练好。蔡教官偶尔的玩笑缓解了我们疲累的神经,口袋里还装着彩虹糖以防我们低血糖。下午训练结束,四个连队进行比拼,虽然是女生,但我们依旧做的很好,谁说女子不如男?北望雄关万里,壮哉浩荡长风!

虽然疲惫,但军训的确是加强身体与思想素质的一剂强化剂。即使过程艰辛,我们也仍会用自己饱满的青春热血,继续军训生活,绽放青春异彩。

第五篇:大学军训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

生活就是这样的,美好的东西总是那样的急匆,暑假大学生骨干军训在不经意就要结束了。

7月5日,结束了江西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后,在第二天我们也开始了三天的军政科目训练,我很高兴分配到了军训部分,能接受我人生的第三次学军,让我进一步了解基本的军队理论知识,掌握基础的军姿动作。作为一名大学生,特别是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者,我们要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基础实践技能,了解我国人民解放军,为今后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军事理论和基本军事技能的学习,对于大学生骨干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不断学习军人的艰苦作风,感受军队的严格组织纪律性,了解军队知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自己的亲身体会中寻找军人的价值观念,清楚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们还要发扬井冈山精神,磨练意志,将军训中所学习要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做一名合格的青年马克思接班人。军训科目由我校国防生学院09级大骨班学员林,刘担任教官,从他们的身上,我可以看到很多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痕迹,也许这就是他们作为国防生和普通大学生不同的,在动员大会上,我们就可以感受他们做事的严肃和认真,在三天的军训中,他们一直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坚决完成任务。训练后,军歌飘扬,同样,我们能感受铁血男儿也有情,三天里,他们是我们的军训教官,他们更是我们永远的朋友。

清晨的校园格外清静,为了完成三天两训的任务,我们要求在军训期间早上一律出操。这天早上,操场上整队,报数。我们的激情驱赶了往日的睡意,学员的勤奋认真从始至终都是那样,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好的完成训练任务,这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在跑步是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在炎炎烈日下,她中暑了,休息下继续,汗水湿透了所有人的衣背,闭上眼,军训的一幕幕仿佛还在刚刚,一切似乎是那样的难以想象又是那样的恋恋不舍,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有着同样的目标,求知和进步,我们是一个整体,谁也不愿意放弃,再苦再累,因为彼此的存在,一切困苦变得那样的渺小。

军训结束了,但我们的友谊却刚刚开始,这三天我从中认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我能代表体育学院参加大骨班,我是非常的荣幸,但责任重大,我的一言一行所代表的是整个体院,我作为体院的引线人,我要多和其他学院的学员交流,相互提高相互进步,本次军训,同样包含着这样的的深层作用。

三天的军训,汗水后都是因为团结而坚持,结交了这么多的好朋友,学到了更多的军队知识,让我满载而归,更重要的是坚定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让我知道了作为一名大学生学生干部的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要弘扬井冈山精神,艰苦奋斗,做一名合格的井冈山学子。

推荐专题: 军训心得体会大学生 军训个人总结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百文网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