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汇报体会 > 详情页

幼师的培训心得体会

2023-01-10 15:56:54

百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幼师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您还可以在本站找到更多相关《幼师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第一篇:幼师培训心得体会

在历下区教育局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下,我参加了4月份的xxx培训。为期三天半的培训过程中,我聆听了专家学者的报告,收获颇丰。

这一次培训,首先聆听了xxx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边霞所做的《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专题报告,她告诉我们,幼儿美术活动重结果更重过程,教师应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美术活动,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中一句“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让我印象深刻,我的理解是:老师和幼儿都在被造就,老师通过给幼儿上课,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反过来,幼儿在活动中也学到了各种技能,形成了各种习惯的养成。

上海现代儿童美术馆执行馆长薛文彪为我们做了《幼儿美术教育新概念与方法》的专题报告,并在现场示范美术水粉画的操作过程,讲解了他自己创新的借形想象美术创新方法。

中国早期儿童教育音乐舞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许卓雅为我们做了《音乐教学游戏化与幼儿个人简历学习品质培养》的专题报告。她的报告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她给我们具体讲解了如何通过音乐领域的有效教学,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虽然只有短短三天半的时间,我却收获了许多。在美术方面,要多给幼儿欣赏作品,无论是幼儿、老师或是大师的好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更注重幼儿的绘画时的兴趣,将游戏融入到其中,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我想这样的过程产生的结果一定是预想不到的。在美术的教学方法中,我也可以借鉴薛老师的借形想象,让幼儿在想象中创作出不同的作品。

在音乐方面,回顾原来的教授方法,有很多不足的方面。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太简单,不知道怎样一层一层加难度;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又太难,幼儿根本完成不了。回顾许卓雅给我们的培训,我深刻的理解了音乐游戏每次教学都是在学习者认可前面一难度层次的学习已经通过的情况下,才进行新的难度挑战;并且在各种音乐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够经常有效地创设情境,工作总结让幼儿能够被合理的教学目标所激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各不同种学习情境中都能够不断获得新的成就,那么,在不断获取新的自我实现高峰体验需求的驱动下,全身心投入学习自然就会成为他们自己主动追求的事情!同时,老师也培养了幼儿们的各种学习品质,如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原有经验应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在培训中,看了扬州幼儿园和xxx一幼幼儿园的音乐课,她们主要就是让幼儿自发地去感受音乐,去理解音乐,幼儿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提高了感受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增强了幼儿的学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通过这次培训,我理解了如何通过艺术教育的有效教学活动,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热爱学习”和“善于学习”两方面怎样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不断完善。在以后幼儿园的教学中,我本着这个目标,努力尝试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挥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更好的在学中玩,玩中学。

第二篇:幼师培训心得体会

在20xx年10月22―25日,我和胡华老师满怀激动的心情来到浙江嘉兴参加20xx中国幼儿数学教育研究论坛,认真聆听了4个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和6节同样来自教学一线并取得卓越成绩的老师的教学展示活动,使我对数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数学思想和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理清“通向数学”的教育核心理念。

在两天半的培训中,从讲座和教学活动中,我领略了“通向数学”的数学理念,专家和老师们向我们传达了3年课题研究的成果,从讲座和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几个理念在我的脑子里刻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数学是什么?

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科学;数学是一种符号语言;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反思:数学不是我们今天教会孩子去学会数数(1、2、3、4,数到100),而要去用数学进行思维的过程。也就是说作为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者,要学会去解读、理解学前儿童如何学习数学。其实幼儿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具有操作性,它的发生、发展是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阶段,而其最初的来源就是一些具体的行动。所以我们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首先应从对物体的操作开始,在操作和积极的探索过程中,促进思维活动的开展,将由对物体的直接感知转化为表象,从而主动领会和建构起初步的数概念。

(二) 数学核心经验如何获得?

在这两天半的数学课堂中我发现展示的老师们上课中一直在践行一个理念“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数学的核心经验是在幼儿操作后不断地纠错的过程中形成的。

反思: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我们总是习惯于直接演示、讲解,总结后再让幼儿尝试模拟操作,其实这样幼儿就习惯于被动地观摩、接受,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动作思维的独特性。即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知识学习,但不能很好地促进幼儿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增进智慧。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多提供机会让幼儿自主操作,在幼儿的原有经验上进行纠错,在不断地经验积累上,让幼儿形成新经验。

二、慢悟“通向数学”的教育实践亮点。

(一)、专家讲座

在四个专家讲座的报告中给我感悟最多的是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丁海东教授的主题报告《幼儿数学学习游戏化的途径与方法》和河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赵振国副教授的主题报告《操作―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

1、主题报告《幼儿数学学习游戏化的途径与方法》 丁海东老师从1981年《纲要》――20xx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数学的文件中分析各时间段文件的优点和缺点。

其中通过对比,我们也发现了指南中相关数学的领域比起以前的纲要文件,年龄层次性与关键的经验点具体而可参照了;呈现了数学学习与发展的全面和谐;突出了生活化与游戏化,情境性与行动性;紧贴实践操作,并在教育建议中列举出幼儿学习的情境与方法;理清克服违背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的具体实践路径。同时丁教授概括了幼儿学前数学的关键为:生活、操作、感知、情境、游戏。丁教授还向大家介绍了数学游戏的种类:情节性数学游戏;操作性数学游戏;感官性数学游戏;口头数学游戏;竞赛性数学游戏;智力性数学游戏。

反思:从丁教授的讲座中,我发现其实指南的颁布其实就是为了增强幼儿数学学习的情趣性,注重幼儿数学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通过讲座,我们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要多注重情感与态度,少倾向知识与技能;多注重生活中的数学,少倾向理性中的数学;多注重幼儿的心理经验,少倾向数学的学科逻辑;多注重感知、操作与体验,少倾向识记与训练。

2、主题报告《操作―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

赵教授从“塔拉和凯特琳”搭积木的案例中引发大家的思考,塔拉不太会搭积木,从凯特琳搭积木的过程中塔拉学到了方法,可见幼儿在搭积木的过程其实也是数学学习的过程。

孩子通过实物操作,不断试误的过程就是建构经验的过程,同时在倾听、观察、理解他人的思维。赵教授从“什么是操作学习”、“操作学习的内涵”“操作学习的类型”、“学前儿童是怎样学习数学的”、“如何让幼儿进行数学操作学习”、“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的操作”方面来进行阐述。其中赵教授着重指出:

(1)幼儿的“学”的过程是在多感官的参与之下,以操作交往和体验的形式,不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是外在行动过程引发内在行动过程相统一的过程。

(2)学前教育是“慢”的艺术。幼儿操作之后的总结一定要引导幼儿先总结,然后教师进行提升总结,而不是教师直接总结。我们不要用成人的思维路径去规范幼儿的思维。

(3)指导幼儿操作活动应与语言同步。在指导幼儿操作时,教师不仅要让幼儿动手,而且应要求幼儿动口,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活动,使数学知识的各种辩证关系在幼儿操作活动及表述过程中叶能及时掌握幼儿的发展情况。

反思:由赵教授的讲座我联想到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很多时候在幼儿的回答过后,老师习惯性地进行总结概括,其实这阻碍了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同时在我们的操作学习中我们要少一些模仿性操作学习、形成性操作学习,多一些探究性操作学习、创造性操作学习;少一些示范性操作学习、指导性操作学习,多一些个体探究操作学习、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在这样的自主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主动去发现和构建经验,而非记忆知识;同时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而非知道数学知识。

同时,赵教授在讲座中也明确了“思维逻辑”和“数学语言”的重要性。我联想到在一次活动中我记录下的这样一段话“幼儿学习和运用数学的逻辑和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思维进行加工、整理和训练的过程。”其实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有些时候幼儿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会通过无意操作得出要的结果,那么孩子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就是整理思绪的过程。比如数学《图形碰碰乐》,老师要求孩子们通过自主操作,用两个三角形进行拼搭,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有的孩子是无意地移动、翻转组合最后拼出各种图形。那么孩子在表述自己拼搭的过程就会发现原来图形在移动、翻转后再组合就能拼搭出不同的图形。

(二)、课堂观摩

1、课堂中突出的优点。

(1)新活动的学习:抓住了核心经验,启发引导学习。在展示的6节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够运用问题引导,带领幼儿走进数学学习活动中。

在材料的呈现中,教师让幼儿自己观察发现材料的特征。而且在讲解和小结评价的环节中,教师均采用了让个别幼儿先示范的方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幼儿在通过自己的操作以及观察同伴的活动中理解活动的玩法和规则,逐步理解相关的数学关键经验。

(2)材料提供多样性,体现了循序渐进及层次要求。

在展示的6节课中,20个幼儿的操作材料会有三种,老师让幼儿操作时先在两种材料(一种材料时集体活动中讲解过后的旧材料,一种材料是同一层次的心材料)中选择一种进行操作,然后做完的幼儿可以再到另一组去尝试更高层次的操作。

“通向数学”的教学理念认为,一种操作不能满足全班幼儿活动的需要。所以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增加了小组活动的内容,扩大了幼儿的选择范围,有助于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同时,多种层次的活动提供,避免了复习活动简单重复,能更好地满足班级幼儿不同发展的需要。

(3)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

活动中,教师对演示幼儿卡片摆放的定位的反馈、和幼儿共同回忆操作材料的收放要求等,这些都是在数学活动中帮助幼儿不仅关乎到数学学科学习,关注到操作结果的正确与否,同时还要再操作中认真对待材料及材料的收放,这有助于培养幼儿认真做事的态度,对幼儿终身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课堂中好用的小窍门。

(1)幼儿组内个别操作后集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轻音乐来提醒幼儿坐到中间的场地上来,避免消极等待。

(2)可以给每个幼儿一个夹子系上绳子挂在脖子上,幼儿的操作单做好后只要夹在夹子上,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就能一眼看清楚幼儿的操作情况,也避免孩子一直拿在手上把玩。

(3)当排序的情况下,每个幼儿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时,为了避免混淆,可以小组内每个人的操作材料做上不一样的标记,这样就不会混淆。

(4)公开课,上课老师不知道幼儿的名字时,可以把幼儿的名字打印贴在衣服的右上角,就象幼儿的一张名片,孩子很喜欢。

这次培训中专家和老师们都针对我们所需学习的不同内容进行精彩而生动的讲述,让我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迪。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数学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

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第三篇:幼师培训心得体会

看完专家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理念上的更新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自己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更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二、专业知识方面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的解读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三、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解读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通过聆听专家老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育信息化的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掌握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通过聆听专家们对“网络学习资源应用”、“PPT20xx高级应用”、“学科教师的媒体素养培养”、“电子白板的创新应用”、“中小学微课设计与制作”、“微视频的加工与编辑”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的匮乏,软件使用的贫瘠,也深深的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现代教师的重要性,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信息的脚步,跟上社会的发展,跟上教育模式的改革就要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工具,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要求我们适应教育的信息化的到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改革。听了老师们的解析与演示操作,使我开拓了视野,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教育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循规蹈矩的。教育也要时代化,要融入到现代的生活之中,融入到这个信息的时代,这个信息的社会。同时,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业务能力,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努力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的现代化的新兴人才。

第四篇:幼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我是个刚刚踏上幼儿园教育工作岗位的教师,但我深深地认识到对幼儿充满爱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关键。记得有位老教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作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准则。

一、纯真的爱心是“施爱”的基础。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幼儿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孩子。刚接触幼儿,他们纯真的笑容感染了我,因此对于一些童趣十足、无伤大雅的举动我总是宽容对待,欣赏他们的可爱之处,保护他们珍贵的自尊心。幼儿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严厉批评时,我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二、真挚的情感是“施爱”的前提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教 师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幼儿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打开幼儿的心扉,引导他们走上一条充满自信,充满欢乐的人生大道,这比什么都重要。

三、尊重幼儿是“施爱”的关键优秀的教师给幼儿以长辈式的关怀和爱护,从不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幼儿。在“施爱”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幼儿持尊重的态度。即: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感情,有礼貌地对待幼儿。严厉的责备和不适当的批评都会招来失败,甚至导致师生的对立。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强,对他们的最好的教育方法是:避开严厉的直接批评,尽量和风细雨,说服教育。

四、了解幼儿是“施爱”的途径教师对幼儿的情况要深入了解,对幼儿的心理变化要细致观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更好地接触到幼儿情感的点子上,这种接触点就好像是心窍,是个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师传授爱的门路。老师用心去多方面地了解自己的幼儿,然后适时地进行鼓励,这可能改变幼儿的一生,毕竟,一个人人品好,诚实,最可贵。

五、面向大多数,是“施爱”的良法 教师生活在幼儿中间,深知幼儿需要教师的关怀与爱护。而喜欢得到这种师爱的并非是一个或几个幼儿,而是所教的全部幼儿。但教师只有一个,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这就必须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关心使幼儿感到温暖,相互影响、帮助、扩大和深化师爱的作用。教师的爱不是偏爱,要无选择地、公正地、无例外地爱每一个 幼儿。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对优秀幼儿偏爱,对后进生另眼相待。教师对优秀生要严格要求,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相信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微笑着面对幼儿,幼儿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我们的工作也一定会开展得生动活泼,卓有成效。爱,是启动教师自身内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爱,是通向幼儿心灵深处的道路;爱,是创设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对幼儿热爱、理解、尊重、关注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爱通向幼儿的心灵。 最后,让我用魏书生老师的一段话作为总结吧: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教师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事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幼儿,以使我们的幼儿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那段青春年华。

第五篇:幼师培训心得体会

在20xx年10月22―25日,我和胡华老师满怀激动的心情来到浙江嘉兴参加20xx中国幼儿数学教育研究论坛,认真聆听了4个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和6节同样来自教学一线并取得卓越成绩的老师的教学展示活动,使我对数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数学思想和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理清“通向数学”的教育核心理念。

在两天半的培训中,从讲座和教学活动中,我领略了“通向数学”的数学理念,专家和老师们向我们传达了3年课题研究的成果,从讲座和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几个理念在我的脑子里刻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数学是什么?

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科学;数学是一种符号语言;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反思:数学不是我们今天教会孩子去学会数数(1、2、3、4,数到100),而要去用数学进行思维的过程。也就是说作为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者,要学会去解读、理解学前儿童如何学习数学。其实幼儿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具有操作性,它的发生、发展是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阶段,而其最初的来源就是一些具体的行动。所以我们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首先应从对物体的操作开始,在操作和积极的探索过程中,促进思维活动的开展,将由对物体的直接感知转化为表象,从而主动领会和建构起初步的数概念。

(二) 数学核心经验如何获得?

在这两天半的数学课堂中我发现展示的老师们上课中一直在践行一个理念“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数学的核心经验是在幼儿操作后不断地纠错的过程中形成的。

反思: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我们总是习惯于直接演示、讲解,总结后再让幼儿尝试模拟操作,其实这样幼儿就习惯于被动地观摩、接受,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动作思维的独特性。即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知识学习,但不能很好地促进幼儿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增进智慧。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多提供机会让幼儿自主操作,在幼儿的原有经验上进行纠错,在不断地经验积累上,让幼儿形成新经验。

二、慢悟“通向数学”的教育实践亮点。

(一)、专家讲座

在四个专家讲座的报告中给我感悟最多的是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丁海东教授的主题报告《幼儿数学学习游戏化的途径与方法》和河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赵振国副教授的主题报告《操作―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

1、主题报告《幼儿数学学习游戏化的途径与方法》 丁海东老师从1981年《纲要》――20xx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数学的文件中分析各时间段文件的优点和缺点。

其中通过对比,我们也发现了指南中相关数学的领域比起以前的纲要文件,年龄层次性与关键的经验点具体而可参照了;呈现了数学学习与发展的全面和谐;突出了生活化与游戏化,情境性与行动性;紧贴实践操作,并在教育建议中列举出幼儿学习的情境与方法;理清克服违背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的具体实践路径。同时丁教授概括了幼儿学前数学的关键为:生活、操作、感知、情境、游戏。丁教授还向大家介绍了数学游戏的种类:情节性数学游戏;操作性数学游戏;感官性数学游戏;口头数学游戏;竞赛性数学游戏;智力性数学游戏。

反思:从丁教授的讲座中,我发现其实指南的颁布其实就是为了增强幼儿数学学习的情趣性,注重幼儿数学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通过讲座,我们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要多注重情感与态度,少倾向知识与技能;多注重生活中的数学,少倾向理性中的数学;多注重幼儿的心理经验,少倾向数学的学科逻辑;多注重感知、操作与体验,少倾向识记与训练。

2、主题报告《操作―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

赵教授从“塔拉和凯特琳”搭积木的案例中引发大家的思考,塔拉不太会搭积木,从凯特琳搭积木的过程中塔拉学到了方法,可见幼儿在搭积木的过程其实也是数学学习的过程。

孩子通过实物操作,不断试误的过程就是建构经验的过程,同时在倾听、观察、理解他人的思维。赵教授从“什么是操作学习”、“操作学习的内涵”“操作学习的类型”、“学前儿童是怎样学习数学的”、“如何让幼儿进行数学操作学习”、“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的操作”方面来进行阐述。其中赵教授着重指出:

(1)幼儿的“学”的过程是在多感官的参与之下,以操作交往和体验的形式,不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是外在行动过程引发内在行动过程相统一的过程。

(2)学前教育是“慢”的艺术。幼儿操作之后的总结一定要引导幼儿先总结,然后教师进行提升总结,而不是教师直接总结。我们不要用成人的思维路径去规范幼儿的思维。

(3)指导幼儿操作活动应与语言同步。在指导幼儿操作时,教师不仅要让幼儿动手,而且应要求幼儿动口,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活动,使数学知识的各种辩证关系在幼儿操作活动及表述过程中叶能及时掌握幼儿的发展情况。

反思:由赵教授的讲座我联想到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很多时候在幼儿的回答过后,老师习惯性地进行总结概括,其实这阻碍了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同时在我们的操作学习中我们要少一些模仿性操作学习、形成性操作学习,多一些探究性操作学习、创造性操作学习;少一些示范性操作学习、指导性操作学习,多一些个体探究操作学习、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在这样的自主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主动去发现和构建经验,而非记忆知识;同时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而非知道数学知识。

同时,赵教授在讲座中也明确了“思维逻辑”和“数学语言”的重要性。我联想到在一次活动中我记录下的这样一段话“幼儿学习和运用数学的逻辑和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思维进行加工、整理和训练的过程。”其实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有些时候幼儿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会通过无意操作得出要的结果,那么孩子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就是整理思绪的过程。比如数学《图形碰碰乐》,老师要求孩子们通过自主操作,用两个三角形进行拼搭,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有的孩子是无意地移动、翻转组合最后拼出各种图形。那么孩子在表述自己拼搭的过程就会发现原来图形在移动、翻转后再组合就能拼搭出不同的图形。

(二)、课堂观摩

1、课堂中突出的优点。

(1)新活动的学习:抓住了核心经验,启发引导学习。在展示的6节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够运用问题引导,带领幼儿走进数学学习活动中。

在材料的呈现中,教师让幼儿自己观察发现材料的特征。而且在讲解和小结评价的环节中,教师均采用了让个别幼儿先示范的方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幼儿在通过自己的操作以及观察同伴的活动中理解活动的玩法和规则,逐步理解相关的数学关键经验。

(2)材料提供多样性,体现了循序渐进及层次要求。

在展示的6节课中,20个幼儿的操作材料会有三种,老师让幼儿操作时先在两种材料(一种材料时集体活动中讲解过后的旧材料,一种材料是同一层次的心材料)中选择一种进行操作,然后做完的幼儿可以再到另一组去尝试更高层次的操作。

“通向数学”的教学理念认为,一种操作不能满足全班幼儿活动的需要。所以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增加了小组活动的内容,扩大了幼儿的选择范围,有助于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同时,多种层次的活动提供,避免了复习活动简单重复,能更好地满足班级幼儿不同发展的需要。

(3)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

活动中,教师对演示幼儿卡片摆放的定位的反馈、和幼儿共同回忆操作材料的收放要求等,这些都是在数学活动中帮助幼儿不仅关乎到数学学科学习,关注到操作结果的正确与否,同时还要再操作中认真对待材料及材料的收放,这有助于培养幼儿认真做事的态度,对幼儿终身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课堂中好用的小窍门。

(1)幼儿组内个别操作后集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轻音乐来提醒幼儿坐到中间的场地上来,避免消极等待。

(2)可以给每个幼儿一个夹子系上绳子挂在脖子上,幼儿的操作单做好后只要夹在夹子上,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就能一眼看清楚幼儿的操作情况,也避免孩子一直拿在手上把玩。

(3)当排序的情况下,每个幼儿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时,为了避免混淆,可以小组内每个人的操作材料做上不一样的标记,这样就不会混淆。

(4)公开课,上课老师不知道幼儿的名字时,可以把幼儿的名字打印贴在衣服的右上角,就象幼儿的一张名片,孩子很喜欢。

这次培训中专家和老师们都针对我们所需学习的不同内容进行精彩而生动的讲述,让我觉得受益非浅,深受启迪。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数学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

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推荐专题: 幼师的培训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百文网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