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记优秀护士先进事迹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您还可以在本站找到更多相关《记优秀护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xxx用专业护理,用心灵关爱,尽职尽责,呵护生命。
19xx年参加工作,从事儿科护理工作28年。现从事新生儿护理管理工作。作为病房里每一位出生小宝宝的临时妈妈,能够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身作则带领新生儿护理团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流程和规范,每天深入病房,查看每位危重、新入院、特殊患儿,检查、指导、督促每位患儿的护理落实,保证每项护理工作的安全,不断提升护理质量,用心呵护每一个幼嫩的新生命。
新生儿病区是无陪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宝宝病情复杂,家长面临与宝宝短暂分离的焦虑,心情急躁,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为了让每位患儿在无陪病区,都能得到如同母亲一样细心周到的关爱,带领全科护士进行换位思考,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在科室持续开展母乳喂养,逐步完善母乳接收、喂养流程,采用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宣教,持续提高母乳喂养率;对于一部分病情复杂,家长焦虑的患儿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请患儿父母来病房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参与宝宝的照护,使家长更加直观的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我们的护理服务,安抚了家长们分离的焦虑,促进患儿康复;对特殊患儿(臀红、声音嘶哑、皮肤损伤等患儿)进行电话随访,对家长提供一个连续性的、动态的随访观察指导过程,减轻了出院后父母的焦虑,使其更好的护理宝宝。
她在工作中真诚对待每一位同事,在科室以乐观、积极、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引导着团队前行,使整个团队和谐,充满活力,将继续秉承“厚德至善精业进取”的院训,努力工作。
新时期的护士均在烛光中接受着护理老前辈的授帽洗礼,作为遵义医学院七十年代毕业的护士陈忠霞,用着羡慕的目光感受着这神圣的时刻,用庄重的誓言表达了自己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以烛光为证,把自己真诚的爱心无私奉献给每一位患者,象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记不起,青春的日子曾几时慢慢地滑过,在岁月的不经意间,不知不觉已走过了从事护理事业三十年的风雨历程……
记不起,陈忠霞为多少病人带去了温馨的关怀和无微不至的医疗护理。
记不起,陈忠霞给了多少年轻的同事在生活上像老大姐一样的慈爱和关怀,在基础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上像老师一样的进行传帮带。
在同事们的记忆里有这样一件感人的事。那是十多年前,仁怀县一户人家发生食物中毒,四口人中妻子和两个孩子已死亡。幸存的这位男患者于当天晚上11点钟由县民政局的人送到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人工肾透析室抢救。刚准备睡觉的她接到医院的通知后,立刻赶到人工肾透析室投入到紧张的抢救治疗中。由于患者中毒较重,鼻子、嘴里都是血,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烦躁易动,她寸步不离的守侯在病人的床前,一只手不时的替病人清洗口腔和嘴里的污物,另一只手紧紧握住患者打有体外循环血管的手,并且用温和的声音在病人的耳旁轻轻地、一声声地呼唤着:“大哥,你一定要挺住!再坚持一会儿就好了……”,患者终因中毒较重多脏器出血而死亡。病人在停止心跳呼吸的那一瞬间,还紧紧的抓住她的手……
一位姓孟的男性患者,因尿毒症入住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人工肾透析室,病情十分危重,需立即进行透析治疗,年轻的妻子在匆忙中将他送进病房后,又立即返回家中去照料八十岁的老母和一岁的幼儿。但她在送丈夫来的同时还带来了两只老母鸡,是为丈夫营养用的,病房的医务人员看着活蹦乱跳的两只老母鸡傻眼了,陈忠霞对着不知所措同事们笑着说:“大家别为难,我带回家去替病人养吧”。该患者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她自己在家里把鸡汤炖好送到病人的床前,再一勺一勺地喂给病人,病人一边喝着鸡汤一边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记得在6年前的一天下午,当大家都脱了白大衣正准备下班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吃鱼胆中毒的急诊透析患者。病人家住沿河县偏远的农村,陪送病人来的是他的妻子,衣衫烂缕,一看便知家里很贫穷。刚把病人送到人工肾门口时便用抽泣和无助的声音求救:“医生快救救我家男人吧,我们出门走得急,没带多少钱,你看他到底还有救没有?实在没有救我们就不治了”。正在这时,陈护士长出于对职业的本能,温柔地安慰她:“你丈夫这个病是急性的,通过治疗后可以得到康复,就是卖猪卖牛也要给他治,钱是人找的,治病救人要紧,如果这次透析的钱不够,我可以先替你垫上”。家里并不宽裕的她毅然给这位患者垫付了500百元钱。经过4个多小时透析抢救,病人神智渐渐清醒,并安全度过了危险期,患者康复出院后带着一家老小,提着一条七八斤重的鱼来感谢护士长和人工肾透析室的全体工作人员。
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回忆自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是陈忠霞老师耐心地带着她熟悉病区的工作环境,讲解护理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这位年轻的护士在第一次给病人进行动脉穿刺时,手握16号又粗又长的针柄面对病人不知从何下针,这时陈老师过来,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她,用细微的语言对她说:“别紧张,慢慢来,谁都有第一次,要相信自己,自己是最棒的!”同时,陈老师给她讲解着穿刺要领,并做了穿刺试范。果然,这位年轻的护士在下一例病人进行动脉穿刺时便获得了成功。陈忠霞就这样以熟练的基础护理理论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护士和实习护生。
三十年来,陈忠霞在年度考核中10次被评为优秀,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4次被评为院内“十佳护士”。但是她并不满足,在工作之余她又一头扎进了书房,埋头于书桌前的台灯下,开始孜孜不倦的业务学习,总结工作经验和体会,积极撰写论文。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发表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高通量透析护理》、《循环式腹腔液体外浓缩腹腔内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体会》、《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贫血的监护》等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体现出较高的护理理论水平。
陈忠霞在工作时是最棒的,在同事和实习同学中是最优秀的护士长和老师,在病人心中是最美的白衣天使。可是,她在家人中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和母亲,没有尽到贤妻和慈母的责任。但不管是八小以外还是节假日,当工作和病人需要她时,她只能带着歉意的微笑,告别了需要关爱的丈夫和儿子……
一桩桩、一件件,述说不尽年过半百的她对三十年护理事业的执着追求,述说不尽她一个共产党员的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她总是面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好的,没关系,马上就来!”正如她的人生格言一样“本本分分做人、兢兢业业做事,用微笑为病人撑起一片蓝天。”
陈忠霞,一名普通的护士,一名在护理岗位上默默奉献了三十个春秋的护士,她没有惊人的壮举,也没有文学家笔下的传奇色彩,但是她把所有的爱都献给了患者,献给了她孜孜以求的护理事业。
我叫小兰,于2003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13余年,先后在产房,手术室、急诊、供应室等科室从事护理工作。无论是临床一线还是医技后勤,我都立足本职岗位,尽职尽责,认真圆满地完成了科室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献出自己的风采。
2009年7月到供应室工作后,步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的我,在护士长的`指导带领下,我虚心向同事们请教,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供应室是医院的总后勤,担负着全院医疗器械的清洗、包装、消毒供应工作,涉及科室广,使用周转快,整个环节环环相扣,丝毫不能大意。
记得一个寒冬的夜晚,作为当天值班的我完成了白班所有任务后回到家中,已经饥肠辘辘了,刚要稍作休息,突然接到医院总值班电话,有急诊手术包需要消毒灭菌。我急忙赶到医院,为急诊手术包开辟“绿色通道”,并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将灭菌合格的手术包送至手术室。看着手术室门外焦急等待的家属内心百味杂陈,默默地替他们担忧,虽然直至最后我不会知道手术结果,但是无论如何,我的使命就是确保器械的使用合格,供应及时,这就是我的成功!尽管那个寒夜加班很晚才吃上饭,我的心里也是欣慰的。毕竟,我是和临床一线的护士一样,都在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现在的我,不会认为不能直接为患者服务是种遗憾,其实我和我的同事们在这个岗位一直为临床工作顺利进行而努力着,我为在这个工作岗位而自豪!
从事妇产科护理工作8余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以“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做人”为座右铭,以饱满的热情、温暖人心的言语、真挚的眼神、悉心的为患者排忧解难,送去爱心。对工作、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病人、家属及各级领导的赞誉。
身为一名女性护理工作者,她更能理解和体贴妇产科患者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她们着想。记得她有一次上夜班时,接待了一位重度妊高症的急诊患者,病人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她马上将开口器放入病人口中,为病人测血压,同时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剖宫产术前准备工作及心理安慰。此时患者的家属惊慌失措,她把家属叫到一边,安慰他:“我们都在全力抢救,但病人需要安静,你这么紧张会影响病人情绪,请相信我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家属听后心情顿时镇定了许多,配合我们做好相关工作。术后因患者病情不太稳定,她又主动承担了病人的特护工作,直至患者病情好转。
春节期间,来了一位宫外孕患者,需要急诊手术。可是当患者听到诊断后,又哭又闹,坚决拒绝手术,生怕上了手术台就下不来了,想把家里安排妥当再接受治疗。但宫外孕是急症,随时有生命危险。小媚一边做术前准备,一边与患者沟通,告诉患者宫外孕不是大病但是是急症,同时解释宫外孕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又举出实例安慰患者,患者情绪终于稳定下来,配合了治疗。
如今,小媚在护士的工作岗位上已默默耕耘了8个多年头,虽然只是众多医护人员中平凡的一位,但她深爱着这份职业,用真诚、爱心书写着平凡而又光彩的人生,用自己的行动赢得病友的信赖,从他们的.笑容里,她读懂了奉献的乐趣,在付出劳动的同时奉献爱心使她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内涵。她热爱护理事业,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认真学习和努力钻研护理业务,精湛的护理技术使她在抢救中临危不乱,沉着应对,能够独挡一面。她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您在我心中、我在您身边”为口号,与同事们群策群力、齐心协力,为“三个满意”的目标而奋斗。
一顶矮矮的白帽子,一身洁白的大褂,加上一双灵巧的双手,这就是白衣天使――护士。
纤细的手指像探针一般,无论病人的血管与经脉隐藏得多深,都能准确摸到,一针见血让人赞叹不已。一句句甜甜的话语像甘露一般温暖着病人的心田,让病人忘记一切病痛。无私的奉献感动了那么多人!啊,亲爱的护士,你们多么伟大,将一生献给了医学,把一生送给了病人!你们是病人健康和生命的`守护神,因为有了你们,病魔望而却步。
一天,我发热了,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到了医院,护士不顾忙碌,快步跑来。她用手抚摸着我的额头,我像吃了定心丸,痛苦立即消散,一针下去没有一点疼痛,药液缓缓流进我的血管,宛如涌进温暖的泉水,流进心田。挂水期间,护士还不时跑过来看我,询问病情,我被感动了。
有一次,爷爷痛风,去医院挂水。护士用手抚摸着爷爷粗糙的手,仔细寻找爷爷的静脉,还不时问几声关心的话语,在她用心找到静脉时,我被感动了。她不仅有高超的技术,更有她对爷爷的关心,就如同是爷爷的亲身子女一般,让我敬佩。
我经常去爸爸办公室写作业,每次总能看到门外护士忙碌的身影。特别当有病人抢救时,她们就像运动场上的健将,与死神赛跑,总能在第一时间飞奔到病人身边,从可恶的死神手中夺回生命。她们常常顾不上休息,常常耽误了吃饭。每次看到这一幕,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啊,护士,你们任劳任怨,为病人服务,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病人。
护士,一个平凡的群体,却干着不平凡的工作,你们将一切献给病人,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们是最美的。
小丽,女,31岁,现任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勉西精神病医院急诊病区护士长。自踏入勉西精神病医院那天起就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在这个特殊的护理岗位上,她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呵护每一位精神病患者,在她的精心护理下,一个个精神病患者得以康复,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重燃生活的希望。
精神科病区都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收治的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伴有精神症状的酒依赖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他们发病时,常伴有幻听、幻视、妄想、突发性冲动、重度抑郁、精神恍惚等症状,经常拒绝治疗、拒绝吃药,甚至辱骂、踢打医生和护士。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护理工作的辛苦和特殊可想而知。值班护士随时要巡视病房,平时就坚守在病区的走廊上,每隔十五分钟巡视一次病房,如果有特殊的“三防”(防自杀、防冲动伤人、防走失)病人,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睡眠情况、躯体状况、有没有自杀轻生等异常情况,并且要随时记录。曾经有一位流浪的中年男子被救助站送到病区时满脸污垢,头发粘结在一起,留着长长的辫子遮蔽了五官,全身的衣服已经分辨不出颜色并散发出浓烈异味,病区的'其他患者见了都退避三舍,她却毫不犹豫的拉起患者的手,一边安慰一边安排病区的男护带其去洗澡后为患者换上干净的衣物,与其他护士为其修剪了头发、指甲等,当患者看着镜子里焕然一新的自己时开心的笑了,这时小丽也笑了,笑的那么单纯,笑的那么满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总有回报,几年来她多次在护理医疗演讲比赛中获得大奖,2013年被医院评为“优秀带教”,2017年当选为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勉西精神病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精神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是对她工作能力的新挑战,她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从普通护理岗位走向科室护理管理岗位,在提升自我中实现了质的飞跃。
记得有一位14岁小患者,入院前无故发脾气、摔东西,后被家人强制送到医院治疗。小小年纪在面对医院这个陌生而封闭的环境时,他不配合治疗,常常存在暴力行为、殴打他人、企图外逃等极端行为,作为护士长的小丽没有畏惧,带领科室姐妹们耐心的劝导、照顾,就像对待自己的小弟弟一样。由于病情反复,在照顾中她被小患者抓伤,在患者病情加重需要她百般照顾的同时,她的小孩又在家生病高烧不退,也需要她陪伴和照料。面对工作和家庭的选择,她忍痛选择了病人,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细心的照顾患者。慢慢的这位小患者接受了她们,也像家人一样信任、依靠她们。等这位患者出院时对小丽说:“姐姐,谢谢你们,我一定好好上学,将来回来看望你们。”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社会的歧视,家庭的抛弃让他们的心灵备受摧残,这些对精神科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小丽深知这一点,她细心梳理日常工作中每一个环节,因人因病而异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工作计划,用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基本生活技能,用责任心去认真落实各项制度,用精心去护理每位患者,待患者如亲人,促进疾病康复。她,是精神科护士的榜样,用自己的执着在这平凡而又特殊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以高度的责任感,满腔的热情,无私的爱为患者开拓一片心灵的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