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扶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朗诵(合集),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您还可以在本站找到更多相关《扶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朗诵(合集)》范文。
凡是去过xx镇xx的人,大都听到过林区村民对xx场场长xx的赞誉之词,他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朴实的言谈举止,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不仅给林区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了他们的贴心人。
现年xx岁的xx是一名退伍军人,从部队转业后,于20xx年被分配到中共镇xx县委办公室工作,先后任过中共镇xx县委机关事务管理中心主任、xx办副主任等职务,20xx年xx月调任xx场场长。到任之初,正值脱贫攻坚关键年,xx场所在地xx镇xx村被划归林场包扶,xx深感这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责任重大。但深知,只有底子清、情况明,才能制定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他决定先进村入户弄清楚基本情况,于是便带领驻村工作队员一头扎进帮扶村,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摸底调查,详细了解该村基本情况,为后期的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
沉下心来认“穷亲”、追根溯源挖穷根
和贫困户拉家常是了解致贫真实原因的有效方法。每到一户贫困户家里,xx都会风趣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们来入户调查其实就是回家来了,你们有啥说啥,有困难我们共同想办法解决。”他随和的语调和亲切的笑容很快得到了贫困户的认可,无话不谈,从原来致贫原因到今后的致富措施,从勉强能过日子到怎样才能过好日子,都有了具体规划。经过为期2个月的走访调查,xx基本弄清了该村贫困人口情况。xx村共有村民xxx户xxxx人,贫困户xx户xxx人,由于地处偏远高寒山区,植物生长期短,发展种植业增收困难,发展养殖业,牲畜过冬又是一大难题,加之村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形成懒散的习惯,进取意识不强。面对这些实际情况,xx看在眼里,心里也在一直盘算着该如何脱贫。
反复思虑定目标、扶贫扶志兴产业
经过调研和思考,xx觉得,扶志扶智、发展产业便是该村扶贫工作的当务之急。他充分利用林场在帮扶村驻地的实际情况,从思想上进行激励,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期驻村开展工作,落实xx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贫困户,并通过干部入户帮扶、村民会议等机会,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向群众宣讲知识、技术等对于脱贫的重要意义,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依靠本地独特优势资源发家致富。为帮助该村寻找致富门路,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先后到xx、xx、xx乡和本县xx镇参观学习,并将花椒种植引进该村,筹资x万元购买花椒苗,在该村组织贫困户建优质花椒园xxx多亩。同时,积极发挥林场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及林下经济,派出林场技术骨干,对家家户户如何发展种养殖业,如何对房前屋后果树进行管理等实用技术进行培训,带动贫困户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一心一意谋发展、亲力亲为抓落实
在驻村扶贫期间,xx时刻给帮扶村群众宣传“八个一批”扶贫政策措施,亲力亲为指导贫困户制定脱贫措施。为努力改变贫困人口精神面貌,他带领全场工作人员对公路沿线、旅游观景点等地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并督促指导贫困户搞好个人卫生和房前屋后环境,事无巨细,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现状,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为改善居住条件,xx村实施了xx户易地搬迁户和xx户D级危房重建户的建设任务,房屋建设过程中,xx总是牵挂在心,经常和镇党委政府联系,询问进展情况,帮助完善资料、解决实际困难。还经常到危房改造户家中看望慰问,鼓励他们保障施工安全,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入住新房。为增加贫困户收入,他主动将林场森林抚育等林业生产任务放在该村实施,组织贫困户积极参与劳动,为家庭创收。他还努力为该村争取增加了x个生态护林员名额,为贫困户增加了稳定收入。
为了使该村有自己的产业,xx从场里挤出资金帮助该村建起了花椒园,投资2万元建爱心超市,出资2万元鼓励贫困户发展小种小养,出资xxxxx多元对浆坑小组农户排污管道实施改造,道路庭院实施美化,并自掏腰包给x户帮扶户的资金不少于xxxx元。xx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xx,男,生于19xx年7月,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xxxx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xxxx天然气总公司精准扶贫xx村驻村工作组副组长。
一、高度重视,明确任务保进度
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安排,xx镇xx村由xxxx天然气总公司进行对接帮扶。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xx市、xx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总公司于2015年7月开始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联系工作一启动,总公司就组织主要负责人进行统筹安排,在讲清目标、理顺思路、提升认识的基础上,及时将帮扶任务明确到总公司第一责任人,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总经理同志任组长,党委委员、副总经理xx任副组长,党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xx驻村工作组,选派了蒲树郁作为xx镇xx村的第一书记。
二、摸准实情,认清扶贫目标
xx村位于xxxx、xx、xx、xx、xx五镇乡最边沿接壤处。全村现有农户447户,农业人口1617人,耕地面积1535亩,林地3200亩,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98户,贫困人口307人。2014年全村村民人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精准扶贫户人均收入在2500元左右。截至目前,已脱贫96户,脱贫人口300人,剩余2户7人预计在今年实现脱贫。该村主要农户都生活、生产在观绿山中部,属典型旱山村,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该村的发展。
三、真抓实干,打好脱贫组合拳
(一)突出党的建设,坚持思想引领。
1、积极联系村委会,完善办公室设施,巩固党组织活动阵地,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
2、“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2015年7月至今召开大小会议40余场次,现场培训15次,参会群众1300余人次。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二)突出帮扶建设,确保帮扶到位。
1、蓝色火焰架起了暖心桥。为满足当地群众希望使用天然气的迫切愿望,他说服总公司投入320余万元资金新建了xxxx至xx天然气双向输气管道。对输气管道沿线的贫困群众天然气安装实施了部分减免土建费用的帮扶措施。截至目前,新安装了150余户,共减免土建费用12万余元。
2、新建辣椒产业园推进产业发展。为推进村特色产业发展,拓展微小产业园区建设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工作思路,他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九十二多万元,成功将原已荒废的元宝山建设成为62亩左右小微辣椒产业园,产辣椒近100吨,园区新建道路2.2公里,500立方米蓄水池2座、渠系3000米、提灌站1个。
3、新建村级道路推动脱贫致富。经过多方沟通规划,并在相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新建村级道路近5公里,为村民出行、蔬菜运输等解决了实际困难,为xx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
4、真诚扶贫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在实地调研走访后,通过多次与镇党委、镇政府领导、总公司领导沟通协商,反复研究如何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帮扶单位《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组建了24名中层以上管理党员干部帮扶队伍,每月定期组织帮扶队伍到98户贫困群众家中开展帮扶、慰问等活动。今年春节前,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带着慰问品到村开展新春扶贫慰问活动,为98户贫困户送去大米20斤、面粉20斤、菜油20斤、鲜猪肉5斤、慰问金各200元。8月18日,驻村工作组带着茶叶、防暑降温药品等走访了贫困户,并对他们当前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根据帮扶一定三年不变,对象不脱贫、结亲不脱钩、帮扶不走人的原则,确保了“真扶贫”,做实精准扶贫帮扶工程。
5、完善软硬件推动阵地建设。总公司党委始终将村支部阵地建设纳入帮扶计划,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搞好党建工作,始终把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建设扶贫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责任,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投入资金5万元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各类软硬件建设,购置了空调、桌椅、打字复印机、文件柜、文件盒、宣传展板等急需的办公设施,并将各类制度进行了上墙、上展板,做到了公示有展板、宣传有橱窗。
(三)突出因户施策,确保脱贫成效。
1、总公司帮助村委会依托裕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了猫儿山产业园,种植辣椒62亩,完善了园区道路,水池、渠系等建设,现有27户贫困户入园,由专合社提供种苗、肥料、农膜、农药等物资,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签订辣椒回收协议,确保农户持续受益。
2、发动贫困户种植韭黄56亩,接收12户精准贫困户参与务工,政府利用扶贫资金采取双向补贴,即给领办创办的贫困户根据使用贫困户劳动力以适当补贴,又给参与务工的贫困户在正常的务工收入上予以补贴,这样既减轻了领办贫困户的劳务支出,又增加了务工贫困户的收入。
(四)突出基础设施,确保新村建设。
针对贫困村情况,按照“一低七有”退出标准,目前实现了村有集体经济收入,有通村硬化路,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宽带网,卫生室,文化室正在进行完善内部装修工作和设施购置等。
长乐学校:xx自20xx年9月以来,个人作为帮扶老师参与了肥东县组织开展的教育扶贫工作。个人的帮扶对象有三户,一户是撮镇镇龙集村王伊颜家,因丧失主要劳动力致贫;一户是撮镇镇仙临村余新家,因丧失主要劳动力致贫;一户是撮镇镇仙临村袁莉家,因病致贫。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与负责工作的老师一起,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摸实贫困户资料,得到群众、同事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我严格按照教育局、中心学校下发的名单,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负责的3名贫困学生名单在学校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各类扶贫资金,解决贫困学生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从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起,均将学生各类资助金及时、顺利送达学生家长手中。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也曾遇到难处、有的贫困户领取了资助金却因多方面原因在上级调查时却说不清楚其中的种种情况。为了避免贫困户因其他因素说不清楚领取情况,影响我校的资助工作,要求每次领款均要给贫困户领款留照片存档,及时留取贫困户粮补卡的复印件,做到了工作细致扎实,受到上级、同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我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在每次调查走访、发放资助金时都给予贫困户、贫困学生鼓励、教育。如在发放补资助金时,听贫困户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里的生活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并把这些情况及时与负责的领导汇报,确保贫困户遇到的情况得以及时解决。
四、及时总结,长效坚持
我除了在学校组织活动期间进行走访外,在平时也坚持经常性的走访。建立了走访记录表,随时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且定时与贫困户联系沟通,随时交换意见。
教育是用一片树叶摇动另一片树叶,走访是用一颗心灵去感动另一颗心灵。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亮爱的灯盏,唤醒贫困户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让人性发出最灿烂的光辉。对贫困户多了一份爱心,就就让我们的社会少了一份遗憾。
刘建军是泰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做小本生意到创办茶叶加工厂,再到创办木材加工厂,吃了无数“闭门羹”的他,事业有成不忘乡梓,毅然回乡创业,发展沙糖桔种植产业,当起了“果业销售大王”,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带领村民实现增收,用初心照亮家乡脱贫路。
事业有成心系家乡
刘建军是西林县古障镇周洞村黄潭屯人,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有着农村人特有的直爽、朴实和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以前他曾卖过雪条、茶叶、板栗,收购土特产,创办茶叶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经过多年打拼,终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若风光勿忘恩。刘建军自己富裕起来后,总是放不下家乡的父老乡亲。2014年,他回乡看到村里群众种植的沙糖桔没有好的销路,便毅然放弃在外景气的木材生意,回到家乡正式做起沙糖桔生意。
返乡创业助力脱贫
返乡创业过程中,刘建军发现制约本土沙糖桔走出全国各地的问题,就是缺乏采后处理。为了提高本土沙糖桔的竞争力,让群众卖出更好的价格,刘建军有了成立公司建设打蜡厂的想法。2016年11月刘建军在西林县委、政府的支持下,成功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广西西林泰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建起了水果打蜡厂,并在西林县引进首个沙糖桔采后商品化处理系统投产使用。2017年建成了西林首个果框生产线,弥补了多年来西林县县域果框在果品季收严重不足的状况。
目前该公司已建立起3个果品加工厂,一个注塑加工厂,10条清洗打腊包装为一体的综合生产流水线,可年产350万个果框,日选果量为1000多吨,年产值5000万元,年营业利润100万元。刘建军的公司正常运行后,在各城市的沙糖桔推介会中成功签约多个销售项目,不仅加快整合了西林县水果品牌资源,推动了本土沙糖桔“走出去”,还实现了产业成片化集聚发展,为西林县广大果农增收搭上“快车”,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真情扶贫带富村民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刘建军在致力于办企业的同时,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他认为,既然返乡创业,就要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脱贫找出路。
设立扶贫车间,开展就业扶贫。“扶贫先扶志,扶贫更不能养懒人,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是最有效的方式。”刘建军说。于是,他与该县古障镇19位驻村扶贫干部对接,摸清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采取“公司+扶贫车间+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泰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门设立了“扶贫车间”,每年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贫困人口20人实现就业稳定脱贫,每人每年最低可增收2000元,最高可达10000元,平均每天务工收入在120元以上,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在泰源果业务工,离我家很近,很方便,能照顾小孩还有了稳定收入。”古障镇央革村罗炮屯脱贫户卢花高兴的说。
提供技术培训,推进智力帮扶。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刘建军发现很多贫困群众缺乏技能、观念滞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无法通过就业顺利脱贫。为开展好智力帮扶,公司按期邀请专家或委派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向果农讲解、传授沙糖桔种植技术。每年公司邀请专家定点在古障镇、普合乡、那劳镇等乡镇开展现场讲解沙糖桔管理技术培训15次,委派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技术培训60次,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让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资源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刘建军的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在该县古障镇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使小面积散户种植基地转化成区域性的产业化经营集中基地,加入公司经营模式的周边农户2000多户,其中含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解决了周边小户果农在果品上市时“储存难、谈价难、销售难”的问题,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截至2020年底,带动农村合作社10个,每年销售农产品3万吨,实现工业产值5000万元,周边果农人均年收入增加2500多元。创建广西西林久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吸纳西林县普合苗族乡7个村村民合作社成为公司股东,7个村占有公司28.3%的股份,惠及的农户共50多户,其中贫困户6户,贫困人口26人,2020年向7个村集体分红共15万元,向贫困户分红3万元。针对因老弱病残致贫的贫困户,需要有人居家护理等无法到“扶贫车间”就业的情况,刘建军与驻村干部、贫困户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研究,通过贫困户以果园入股,公司对果园采取产出保底兜售的统一经营管理形式,确保贫困户产业能收尽收,做到收入利益的最大化。
扶贫济困,树好口碑。刘建军每年均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资助、慰问有特殊困难的贫困户。2019年,刘建军向那佐苗族乡垌硝村捐赠有机化肥1吨及5000株三月李果树苗;
共向古障镇、普合乡、那劳镇等乡镇的6户贫困户捐赠价值1.6万元的鸡鸭幼仔及饲料;
向古障镇同乐村捐赠5000元扶贫物资。2020年,为西林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赠4240元,为古障镇央革村勒德屯重阳节活动捐赠8000元,向西林民族高中助学活动捐赠5000元。
在刘建军的带领下,泰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营“桂泰源宏”品牌等果品及农特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量逐年递增,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成为西林县首家上规的果品企业,也是西林县最大的果框生产、果品打腊、包装与销售公司。2017年、2018年西林泰源果业荣获西林县“脱贫攻坚优秀企业”奖,2018年被评为百色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9年荣获广西“万企包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奖,2020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7年刘建军荣获“广西柑桔行业风云榜年度经纪人”“西林县优秀经纪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西林县“果业销售大王”,2019年被百色市评为“扶贫爱心人士”。
心系家乡,热爱家乡。面对众多荣誉,刘建军不骄不躁,他坦然道:“诚信经营、合法盈利、发展壮大企业,我将继续带领更多的家乡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为建设幸福家园,助推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梦想拥有雄鹰的翅膀,梦想超越心中的自我,却发现翅膀早已给了他的学生。在每一次雏鹰展翅的试飞里,就能听见理想搏击长空击的回响。这就是化处中学教师――张升。张升于1997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整整20年了。在这20年的时间里,他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他所挚爱的事业,把心血和智慧融入他所珍爱的校园,使这块沃土更加美丽富饶。近年来,各行各业广泛参与扶贫事业,教师承担起了教育扶贫的重任,作为教师进行的教育扶贫,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把下一代教育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下面,就其工作情况与各位分享。
一、主要工作情况
本年度张升的主要工作是:分管全校的寝室、学校基建、后勤工作,任政史地教研组组长及七年级5个班的地理课程。
二、心有所向,情有独钟
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早在孩提时代,教师的圣洁和崇高品质就在他的心中永存。安顺高等师范专科毕业后,梦想成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站在神圣的讲台上,他不曾忘记自己的誓言,不曾动摇过这颗育人的拳拳之心。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他曾不只一次谈到自己要用心地做好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处理班级里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纯洁的心灵。他播种阳光,收获了春天。学生才是他最好的荣誉证书。所以,面对世人的不解不曾退却;面对众多的诱惑不曾动摇;面对雏鹰般跃跃欲飞的学生,他依然风里雨里、脚步坚定、豪情满怀。
三、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在教育学生时,他奉行的信条是“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他的言谈举止,既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又处于时刻被学生效仿之中。所以,当他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终于,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有人主动下课为学困生讲题了。
四、严爱互济,诲人不倦
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他对于他的学生,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做到了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促其发光。“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是他教育的座右铭。在关爱学困生的同时,他还兼顾着全校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他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多种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让尖子生吃饱,学困生接受得了,争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差生,满足优生。
五、创新方法,培养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我常常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严格地对学生训练课堂常规、集会常规、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路队常规。使每个学生既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呈现“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校园风貌,又具有“个性张扬、百花竞放”的个性特长,把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学生管理和课改理念下的治学之道有机统一起来,为造就适应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打下了基础,做出了贡献。
六、追求卓越,奋力翱翔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变成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学校一名领导,他率先垂范,不管工作多重,时间多紧,仍然坚持学习,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教学中,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大量订阅教学刊物,坚持业务自学,认真做好笔记,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其撰写的学习心得、教研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表彰。
七、身先士卒,公而忘私
2018年是脱贫攻坚年,作为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化处镇教育系统先后召开了扶贫攻坚筹备会、扶贫攻坚安排会、扶贫攻坚推进会等一系列会议,并具体落到实处。作为水母片区的大组长张升,不但要统一调配各小组组长及组员,还要具体处理各种各样在调查核实中的问题。每个小组有什么疑难,就会看见其不辞辛劳的身影。为了解决调查人员就餐,张升不但私自买了菜,还让自己的妻子义务准备午餐。当调查组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时,可忙坏了大组长,没日没夜,历经数日,有数据不符时,瘸着病腿的他又会冲向最前沿。作为一名基层扶贫的一线教师,他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上级的赞赏,赢得了全校教职工的一致好评。他坚守教育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悉心培育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在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心教书,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用爱育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用心做事,当好学校后勤的勤务兵。在常人眼里,他是那么普通和平凡,但他经历的故事却让我们那样感动。
推荐专题: 劳模事迹材料 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