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推荐急诊科优秀护士事迹材料范文(范文2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您还可以在本站找到更多相关《推荐急诊科优秀护士事迹材料范文(范文2篇)》范文。
小吴,本科学历,文山州人民医院妇产科产科病区护师。
小吴,2004年9月毕业于昆明市卫生学校后,一直在产科工作。2011年取得护理学专科学历,2015年取得护理学本科学历。多次参加云南省护理学会论文交流。2013年到昆明市延安医院进修。在从事助产士岗位的十三年里,她始终视产妇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好接产工作,严密观察产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守无菌操作技能,精益于每个细节。她凭借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为产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获得了领导的肯定,同事的信赖,产妇及家属的认可。她认真做好新入职护士、实习生的带教工作,言传身教,因材施教。
产科是大喜大悲的舞台,工作风险高,应急情况多,工作压力大,助产士的职业只有从事过助产工作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厚重、紧迫、艰辛和责任感。小吴每天穿梭于产房、病房,常常被产妇们的痛苦叫声和产妇恐惧感所包围,被产妇分娩时带出的大小便刺激着嗅觉,有时候手腕被紧张的待产妇掐出血痕。待产时,有的产妇因阵痛不停地呕吐,她总是用鼓励的语言,轻柔的抚摸,不厌其烦地为她们擦洗,倾倒排泄物,伴她们走过痛苦而又神圣的时刻。是的,她的工作是辛苦的,但同样也是快乐的,当危在旦夕的生命被挽回,当一个个小罗命经过她的努力艰难睁开双眼时,她再疲惫的身躯也能得到安慰,母子平安就是她最大的幸福,这就是助产士的价值所在。
记得有一天下午18:00,她刚换下白大褂准备下班,来了一个孕妇,一问才知道是个双胞胎,产妇一来就说要剖腹产,结果给产妇检查时发现宫口已经开大8厘米,已经来不及做剖腹产了,立即跟家属沟通后送进产房,因为是双胞胎,她赶紧又穿上白大褂到产房帮忙,半个小时,宫口开全了,她做好了接生的准备,准备好了两床小包被和小衣服,铺好了洞巾,大家都在用期盼的眼神等待着小罗命的降临。在她的指导下,产妇很会用力,也很配合,终于不负众望,19:05第一个宝宝出来了,是个女儿,2.8千克,宝宝出生后,她立即用手固定着产妇的腹部不让另外一个宝宝胎位改变,紧接着给产妇破膜。19:15时第二个宝宝出生了,是个男孩,2.9千克,妈妈一听是龙凤胎,高兴的差点从产床上爬起来。小吴给宝宝擦干全身后一起抱到妈妈胸前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及早吸吮,看着面前的一双儿女,妈妈喜悦而又满足的流出了眼泪,连声说着谢谢。当她和同事抱着宝宝出产房时,在门口等待已久的家属们蜂拥而至,大家都问着同一个问题,“是什么?是什么?”她们被围得水泄不通,连忙笑着和大家说“大双是个女儿,2.8千克,小双是个男孩,2.9千克”。姥姥和奶奶连忙各自抱着一个,左看右看,那笑容让人难忘。这时产妇老公也跑过来了,看了一眼宝宝后就立即问“我老婆情况怎么样?她没事吧?”她说“很好!很好!在里面观察一会儿就可以出来了,赶快去准备红糖水鸡蛋吧。”他激动的话都说不出来,紧紧的的握着她的手。当她说要把宝宝抱到婴儿观察室温箱里观察时,奶奶和姥姥都紧紧抱着宝宝很是舍不得,看着这个幸福的大家庭,她心里面美滋滋的,这样温馨的场景每天都在产科上演。到现在为止,她也记不清为多少产妇接生过,只知道有时走在街上经常会遇到好似熟悉的人对她说,“你还记得我吗?我的宝宝是你接生的呀!你看现在孩子都这么大了,赶紧叫阿姨。”连忙把宝宝拉过来对着她喊。宝宝也很乖,妈妈话音刚落,他就喊了“阿姨”。还没缓过神来,她就赶快答应“唉”,然后摸摸宝宝的头,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对,这就是她工作的价值体现,是幸福的表达。
十余年的“接生婆”生涯,几千个日日夜夜,她与无数产妇一起分享新生命到来的激动和惊喜,同时也真正体会到了“白衣天使”这个光荣称号背后的苦和累。自二胎政策放开以来,产科更是繁忙,加班加点已成为家常便饭。没有固定假期,没有固定休息时间,黑白颠倒的生活,还经常遇到病人及家属的误解,但她从未抱怨。青春在忙碌和劳累中不停流逝,红嫩的脸颊被夜班的时光所吞没,细滑的双手被消毒液所侵蚀。但选择这条道路,她无怨无悔,她愿意依然用同样的执着,真诚的微笑谱写“生命之歌”,在辛苦中感受呵护生命的快乐,在劳累中体会自身的价值存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2011、2015年度护理操作竞赛中,小吴分别获得“无菌技术操作”和“口鼻吸痰技术操作”二等奖。她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做好产科的优质护理服务》荣获2009―2010年度院长科技论文三等奖。2010至2011年她相继获得了医院授予的“温馨护士”及“五星服务星”荣誉称号。
小丽,女,31岁,现任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勉西精神病医院急诊病区护士长。自踏入勉西精神病医院那天起就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在这个特殊的护理岗位上,她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呵护每一位精神病患者,在她的精心护理下,一个个精神病患者得以康复,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重燃生活的希望。
精神科病区都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收治的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伴有精神症状的酒依赖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他们发病时,常伴有幻听、幻视、妄想、突发性冲动、重度抑郁、精神恍惚等症状,经常拒绝治疗、拒绝吃药,甚至辱骂、踢打医生和护士。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护理工作的辛苦和特殊可想而知。值班护士随时要巡视病房,平时就坚守在病区的走廊上,每隔十五分钟巡视一次病房,如果有特殊的“三防”(防自杀、防冲动伤人、防走失)病人,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睡眠情况、躯体状况、有没有自杀轻生等异常情况,并且要随时记录。曾经有一位流浪的中年男子被救助站送到病区时满脸污垢,头发粘结在一起,留着长长的辫子遮蔽了五官,全身的衣服已经分辨不出颜色并散发出浓烈异味,病区的其他患者见了都退避三舍,她却毫不犹豫的拉起患者的手,一边安慰一边安排病区的男护带其去洗澡后为患者换上干净的衣物,与其他护士为其修剪了头发、指甲等,当患者看着镜子里焕然一新的自己时开心的笑了,这时小丽也笑了,笑的那么单纯,笑的那么满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总有回报,几年来她多次在护理医疗演讲比赛中获得大奖,2013年被医院评为“优秀带教”,2017年当选为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勉西精神病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精神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是对她工作能力的新挑战,她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从普通护理岗位走向科室护理管理岗位,在提升自我中实现了质的飞跃。
记得有一位14岁小患者,入院前无故发脾气、摔东西,后被家人强制送到医院治疗。小小年纪在面对医院这个陌生而封闭的环境时,他不配合治疗,常常存在暴力行为、殴打他人、企图外逃等极端行为,作为护士长的小丽没有畏惧,带领科室姐妹们耐心的劝导、照顾,就像对待自己的小弟弟一样。由于病情反复,在照顾中她被小患者抓伤,在患者病情加重需要她百般照顾的同时,她的小孩又在家生病高烧不退,也需要她陪伴和照料。面对工作和家庭的选择,她忍痛选择了病人,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细心的照顾患者。慢慢的这位小患者接受了她们,也像家人一样信任、依靠她们。等这位患者出院时对小丽说:“姐姐,谢谢你们,我一定好好上学,将来回来看望你们。”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社会的歧视,家庭的抛弃让他们的心灵备受摧残,这些对精神科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小丽深知这一点,她细心梳理日常工作中每一个环节,因人因病而异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工作计划,用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基本生活技能,用责任心去认真落实各项制度,用精心去护理每位患者,待患者如亲人,促进疾病康复。她,是精神科护士的榜样,用自己的执着在这平凡而又特殊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以高度的责任感,满腔的热情,无私的爱为患者开拓一片心灵的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