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十佳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您还可以在本站找到更多相关《十佳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2016年度法治人物潘恒球先进事迹材料
他是一个说书人,从16岁开始说书,至今已有51年,只不过前21年说的是历史,后30年说的是法律。
前21年,他面对的是书场中的听众;后30年,他的听众变为校内外的孩子。
前21年说书,他是为了生存;后30年,他则是为了奉献。
他就是潘恒球,淮安市楚州区南闸镇的一个民间艺人,一个一辈子以说书为生、以说书为乐的说书人。
自编自演法制故事60万字
潘恒球16岁时拜师学艺,从此,一件长衫、一把折扇、一块止语、一方手绢成了他不能离身之物,走南闯北“赶场”也就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说起潘恒球与青少年普法结缘,那还有一段故事。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天,潘恒球赶场去江都说书,车上遇到警察带着两个少年,说书人的好奇让他了解到两个孩子因赌博发展为偷窃,走上了犯罪之路。
这件事对潘恒球触动不小,花季少年沦为囚犯,让他唏嘘不已。如果把法律知识融入说书之中,编一些青少年学生爱听的“段子”,在传统说书日渐式微的今天,岂不是说书的一条新路?潘恒球为自己的这一“发现”而兴奋,并开始了最初的尝试。
他找遍自己能找到的报刊杂志,刻意寻找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作为说书开场时的“引子”,效果居然不错,不少热衷于听书的老年人专门带着孙子孙女来听“引子”。
周围的一些学校听说潘恒球会说“普法书”,便请他去学校说,从此潘恒球告别书场,开始走上青少年普法这条“不归路”。
为别人说法自己首先得懂法,潘恒球只读过二年书,要搞清楚一些法律问题谈何容易。
他的一个邻居在学校做老师,遇到搞不懂的法律问题,他就不分早晚去请教。
他的妻子的文化水平比他高,于是妻子就成为他的老师。
有时候实在弄不明白了,他就记下来,去城里的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专业部门请教,拿着小本一一咨询,直到弄明白为止。
1981年,为了平生第一次正式到学校上法制课,潘恒球花了四个月时间,硬生生地编出了《走上社会》,博得了流均中学1000多名师生的满堂喝彩。
说“普法书”,编“普法书”,从此占据了潘恒球的生活。
他发现中小学生骑车较多,在路上横冲直撞,就主动找公安、交警部门索要有关法规,编写了小故事《梦》,在中小学校广为宣传。
他用《一个苹果》的故事告诫中小学生不要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找回丢失的诚实守信。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后,潘恒球根据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9种不良表现,选取身边青少年犯罪的真实案例,编写了《带刀》、《逃学》、《一个中学生的早恋》等。
30年来,潘恒球自编自演的法制故事达60多万字,《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多有涉猎。
普法行程超万里
“我不图名,不图利,不怕苦,不怕累,只盼青少年不犯罪”,是潘恒球荣膺首届“淮安亲情大使”时说的获奖感言。
潘恒球开始青少年义务普法时,只有37岁,他每年200多天奔波于各个学校,家中的责任田及生计只能撂给妻子打理。妻子为此想不通,书不说了,家中收入只靠几亩责任田和妻子的缝纫手艺,两个孩子读书都成问题。
“能教育好一个孩子,就是对社会和家庭作的一分贡献,也是我的心愿。”潘恒球说。
家中的事情自然好说,外面的风言风语则让潘恒球心痛。
“他天天都出去,收入一定很可观,不然怎么会这么吃辛受苦?”
“他对家庭不负责任,是游荡心,就喜欢在外面混。”
起初,潘恒球并不像现在这样受到各学校的欢迎,他要自己去各学校推介自己。有时骑了半天车,跑到一所学校,客气的,告知他没有时间安排;不客气的,则把他视为以讲课取钱为目的的推销商贩。最多时,他跑了6次才给安排。
当年,潘恒球奔波于各学校讲法制课,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老式的自行车。一次,他应邀去楚州区泾口镇蛇丰完小讲课,学校离他家有四五十里地,他早晨七点就起床赶路,途中自行车链条因老化断了,又找不到修车摊点,他硬是推着破车走了10多里土路准时到达。
2016年春天,他去楚州区南闸镇兴庄小学讲法制课,途中过渡船时,他把自行车扛在肩上,因他人碰撞不慎跌入河中,幸好被同渡人救起。为了不耽误讲课,他向熟人借了衣服穿,准时赶到学校。
有一次讲课让潘恒球至今难忘。
那是2002年的冬天,气温达零下6度,他为了不负所约赶到离家60多里路的博里中心小学讲课,头天下午就骑车出发。路上下起了雪,风紧路滑。潘恒球顶风冒雪,天黑了,就借宿于路边农家,第二天天没亮就起身上路,按时赶到学校,并不顾手脚麻木和胡须上的冰雪,坚持在严寒中为该校学生上了100分钟的法制课。
潘恒球每年有一多半时间奔忙于各个学校和村居之间,有时一天要跑七八十里。多年来,他为青少年义务上法制课,奔走于各学校之间的行程超过万里。
30年义务普法无怨无悔
2016年7月,江苏省召开法制宣传工作会议,表彰“五五”普法先进个人,潘恒球作为唯一的先进个人代表受邀发言。
“我有什么好说的?我做的都是我应该做的,义务普法30年,我无怨无悔。”
潘恒球的“无怨无悔”让大家感动,也让他自己释怀,因为他做的事得到了认可,起到了作用。
今年3月,在楚州朱桥中心小学上课后,有两个6年级的女学生对潘恒球说:潘爷爷,听了你的课我们很受教育,回家后,我们要告诉哥哥不要再打游戏机了!楚州博里中学的一名学生至今还记着潘恒球,因为潘恒球到校上课时听说他与社会上一些不良人员混在一起,学习成绩很差,家长着急,老师头疼,就与他结成了对子,并互通书信、电话。后来这名学生学习成绩变好了。
前几年,潘恒球邻村有3个中学生因学习成绩差,对学习失去兴趣,家长管不住,老师难管理。潘恒球不顾老伴的阻拦,主动与他们讲道理,谈危害。经过多次的促膝谈心及学校与家长的教育,3个孩子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对学习文化知识有了新认识。
“取身边事,育身边人,功在课堂,利在社会。”3名学生的老师事后给了潘恒球这样的评价。
多年来,潘恒球每到一所学校,都向老师提出与后进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至今已与20多名学生结对。
今年7月,还有一件事让潘恒球觉得兴奋,就是他传统说书“说淮书”被列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把说淮书传承下去,又把青少年普法这件事做好。”
今年50岁的王杨,是曲阜市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从业29年的他,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满腔热情地完成好各项工作。在审判工作中,始终坚持树立“笃行诚信,厚德重法”的司法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维护了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10月22日上午,曲阜市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随着法槌的敲响,王杨结束了一上午的工作。中等个子的王杨,法官袍内穿着一件有些褪色的黑色马甲,四方的脸庞上布满淡淡的皱纹。
29年里,王杨处理了一大批疑难复杂案件,其办理的曲阜金皇活塞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更是打响了济宁市破产重整成功“第一枪”。“重整前,金皇活塞曾是众多摩托车、汽车发动机生产集团的主要配套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王杨介绍,2014年开始,金皇公司经营不善,各大银行及债权人纷纷上门要求清偿债务,陷入破产还债的边缘。
“如果贸然启动破产清算程序,不仅债权人利益受损严重,企业也将破产关门。”在曲阜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王杨从各大债权人到企业职工一一调解,盘活资产8亿元,安置职工1000余人,保障了企业正常运行。如今,曾经一度濒临破产的企业,又焕发了昔日的生机。
自分管立案、审监、信访部门以来,王杨在办理自身案件的同时,强化对分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大力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进一步拓宽小额速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渠道,实现了网上立案,进一步推动诉讼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从业29年,王杨先后两次被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记个人三等功,多次被评为曲阜市政法系统办案能手等荣誉称号。2014年,他所作出的《关于打击非法集资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司法建议,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二等奖。
源于对律师行业的热爱,她主动放弃了司法局的“铁饭碗”,创办律师事务所。现任山东千诚律师事务所主任的马全平,从业25年零投诉,除了过硬的业务水平,更加体现出她对职业的坚守与认真。她心系弱势群体,不怕麻烦,只为维护合法人的正当权益。
1990年大学毕业后,马全平进入司法系统工作。捧着“铁饭碗”,但源于对律师行业的热爱,她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司法考试,成功取得律师从业资格证书。随后,不顾家人反对,马全平1998年主动辞职,离开司法局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开始了25年的律师职业生涯。
“创业初期,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基本上没有接收过什么案子。”马全平回忆说,随着经验的积累,接手的案子越来越多,案情也越来越复杂。面对复杂的案件,她始终遵守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和行业规范,依法履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是她的职业准则,从事律师工作25年来零投诉,是对她成绩的最好体现。
“小时候,母亲经常给乞讨者送吃的、衣服,那幅画面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全平告诉记者,正是母亲的乐于助人,深深影响了自己。面对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对弱者的同情和保护自然流露,倾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帮助他们,向他们提供法律援助,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2004年,马全平参与“12338”妇女儿童维权热线义务法律咨询活动时,发现许多妇女群众法律知识淡薄,文化水平不高,当遭受家庭暴力,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认为作为一名律师,尤其是一名女律师,通过法律途径引导他们维护合法权益十分重要,也是我以后工作的目标。”
推荐专题: 劳模事迹材料 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十佳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