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十佳青年事迹材料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您还可以在本站找到更多相关《十佳青年事迹材料范文》范文。
希望在不断的寻找中失去;憧憬在不断的失去中再现。
心随梦动,一切皆有可能。
――题记
从一个山里娃,一名曾经的下岗工人,到阳新县“十佳创业青年”, 一个如今拥有三个电脑专业卖场,麾下统领一支40人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团队,一个占全县it行业市场份额近80%的阳新联创科教有限公司的总经理,38岁的胡智,在创业风雨历程中,一路挥洒青春的汗水与激情,自强不息,真实地演绎了一曲“心若在,梦就在”、不懈寻梦,追求实现人生理想与价值的动人乐章。
最初的心愿:捧上一只“铁饭碗”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藏河,丫吉山,偏僻的阳新三溪镇这方名不见传的山水,以其灵秀滋润出了胡智童年早慧的心。出生在家大口阔的普通农家,排行老玄的胡智,从贫困家庭的生活中,早早地体味到了生活的艰辛。从迈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他小小的心灵就怀揣着父母的期望,生出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好好上学,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捧上一只“铁饭碗”, 光耀门楣。
可是,就在他一心上学,以优异成绩考上初中,正欲展开梦想的羽翼时,家庭的贫困却不得使他在念初三那年含泪离开了校园,那一年他十六岁。在惆怅、无奈与苦闷中,他告别了温暖的家,离开了那方故土,步入了社会,从此开始了自已人生的寻梦之旅。
1987年冬,适逢县水泥厂招工,几经周折,他被招进了县水泥厂供销科。此时的水泥厂是县内数得着的几家国营企业,能进厂当一名工人,在村里人看来无疑是捧上了 “铁饭碗”。幸福仿佛触手可及,然而现实的困惑又接踵而至,终日混迹在厂里无所事事的年轻人间,按部就班的生活,时间长了,让他陡生出一种莫名的空虚感。
随着,在供销科里跟老供销员们外出的跑业务次数多了,看着外面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一波高过一波经济改革浪潮,让他敏感地意识到内地中小型国营企业所谓的“铁饭碗”,迟早会被打破,象他这样农村青年只有掌握更多知识,学会一身本领,才是立身之本。于是他开始了重新筹划自已的人生,以强烈远求知欲望报名参加了湖北大学文秘专业自修学习,并开始关注与用心地钻研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用知识充实自已,来排解空虚无聊的工厂生活。
1997年,当他曾经预感的事情,终不期而至,县水泥厂在脱困无门时,实行了企业改制,栽员增效,胡智和众多工人一道下岗了。就这样他儿时梦想捧上的那只“铁饭碗”,被现实无情地打破了,然而生活还得继续。
“天生我才必有用”,1998年春节刚过,怀惴着一个新的梦想,一颗狂野年轻的心,这一次他决然离开了阳新,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同镇上许多年轻人一道奔向了南方更广阔的天空,闯进了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带――沿海的广东深圳、东莞等地,他要去证明自已,没有“铁饭碗”照样生存,照样能活出个人样。
曾经的梦想:就当一个“小老板”
诚如一句名言,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凭着在工厂期间所学的文秘知识兼平时悉心钻研掌握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还有农村孩子一贯吃苦耐劳、踏实勤奋的品性,胡智很快就从众多的“打工仔”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老板的青睐,不久就被提升任为企业的行政主管。
其后,他又为多家企业老总相中,被高薪聘用。辗转漂泊的打工生活,不仅丰富他的人生阅历,更开阔了他的视野,看着年轻同事有的辞去得来不易高薪水和待遇优豫的职位而回归故里,开工厂,看着沿海一带很多和自已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拚命努力自已创实业的干劲,他在心里也萌生了一个新的梦想,想自已也能回乡当一个“小老板”,作自已事业的主人。
心随梦动。为着这个愿望,在此后打工期间,他除了认真的搞好自已岗位工作外,还谦虚地向那些经营管理方面的行家学习管理经验,并留意市场行业动态,结合自身的专长考虑,最终他心中认定了计算机信息这个富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他认为在内地不久的将来必定有着无限广阔的市场前景。
朱金浩,男,汉族,1974年4月出生于海宁市盐官镇联农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么,无任何社会背景的他,何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白手起家,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驰骋商场、拥有骄人业绩的青年企业家?他究竟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
一、敢为人先,开拓致富路
1993年高中毕业后,19岁的朱金浩幸运地进了当时屈指可数的镇办企业“宏运塑料厂”当起了工人。可仅过一年多,踌躇满志的他抱着趁年轻干一番事业的信念,毅然放弃了那份安逸工作,用东借西凑到的共计XX0元资金作创业基金,购置了几台小型冲床、钻床、车床等加工设备,在家中成立了“新生五金厂”,雇了几名工人开始帮附近的五金厂加工插销、拉手等小五金产品。为了工厂能顺利运转,他四处揽活干,因为年纪轻、脑子活,又能虚心请教,很快熟悉了产品生产流程,掌握了技术。藉着质量可靠,为人诚实守信,创业伊始就小有收获,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当时,盐官、丰士大大小小五金厂家众多,产品多以内销为主,竞争力不高。他坚信创业不能随大流,须更新观念另辟蹊径、突出产品差别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1999年,在自身积累资金远远满足不了发展需求时,痛下决心把全厂资产都抵押到信用社贷款,向丁桥镇一新村村委会租用了XX平方米标准厂房,新购置各类先进设备,工厂也更名为“海宁市捷盛五金机械有限公司”。且在不断刻苦钻研技术、工艺的同时,还自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和英语等。凭借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格、良好的信誉,公司在国内五金行业中崭露头角。可乐于进取的他,又计划进军国外市场,开始生产抽屉滑轨、三角支架等外销产品,凭借自身懂英语、会计算机的优势,XX年成为丁桥镇第一批利用“阿里巴巴”诚信通网络平台做起了“外贸”生意的企业,当年创下了外贸销售超百万的佳绩,随之公司业务蒸蒸日上,短短三、四年时间产值翻了两番多,XX年实现销售产值1200万余元。
二、奋力拼搏,争得大发展
XX年,正值而立之年的朱金浩已拥有一家颇具规模的“海宁市捷盛五金机械有限公司”,为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资产逾千万元,按说应该知足了。可他仍然没有,他的那种高瞻远瞩似乎永远不会满足。为了接受更大的挑战,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通过广泛的市场考察和科学论证,决定抓住全球产业用特种纺织品蓬勃发展的契机,决策投资3500多万元在丁桥镇钱江工业园再创办一家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的“浙江博泰塑胶有限公司”,新建现代化标准厂房和生产车间,从国外进口国际先进设备,同时不拘一格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博泰一期《年产1200万米产业用特种纺织品项目》于XX年3月顺利投产,主要生产各类广告膜、投影膜、地板膜、装饰膜、透明膜等产品,当年实现销售近亿元,公司被评为二oo六年度丁桥镇“八强企业”、“企业信用等级。
多年的摸爬滚打,使他练就了敢于超越、不断前进,敢于作为、把握主动并永不言败的自信。XX年4月,投资1900万元的博泰二期《年新增2880万平方米高档柔性灯箱广告布技改项目》又建设完成,新增压延生产线一条和贴合生产线二条。贴合线主要生产各类广告灯箱布、蓬盖材料、车贴、单透、双面喷等系列产品。在同行企业普遍不景气生产任务不足的情况下,博泰塑胶这后起之秀XX年实现销售亿元,创利税千万余元。如今,博泰公司厂区面积4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
三、奉献社会,从个人企业家到社会企业家。
坚持“守法、守信;尽责、尽心”,历经十余年的艰辛创业,朱金浩带领公司员工创下了不斐的业绩。同时兼任二家企业的总经理,朱金浩在工作极其繁忙之际,仍坚持完成了浙江工业大学的mba研究生课程学习,并善于将学到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在公司内设立“总经理信箱”;还不忘关心员工的生活,当遇到有员工婚丧嫁娶、生病住院或家庭遇到困难都要亲自或委托工会及时送上企业的关怀;并坚持和员工同吃大食堂,不断要求改进伙食,在员工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在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还努力承担社会责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分别于XX年、XX年支持丁桥镇新农村建设捐助3万元和5万元;另外因捐资消防事业、支持消防建设,受聘为“海宁市公安局丁桥派出所行风监督员”;还积极支持行业健康发展,成为“海宁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会员”。并于XX年光荣地当选为丁桥镇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和海宁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这就是自强不息、奋进不止、永不满足的朱金浩:从一名高中生到善于经营管理的研究生;从一名农村青年到青年企业家、青年致富带头人;从一名普通群众到丁桥镇人大代表、海宁市人大代表。他的成长历程充分体现了他学习成才、创业致富、政治进步的优良品质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推进“社会和谐”中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我们殷切期待着,朱金浩的创业艳阳能给正在创业和准备创业的有志青年点燃成功的希望!
推荐专题: 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 十佳青年事迹材料范文